上一篇  下一篇师苑学吧

只有主观努力才会“大器晚成”

2014-1-21   浏览:4341

    “有些人,小时智力平庸,甚至顽劣,却晚年成就极大,清代的考古学家阎若璩就是一个典型。他幼年读书千遍,尚不能背诵,晚年却完成了考古巨著《古文尚书疏证》 。还有,国外的达尔文,小时被认为是“低能儿”,牛顿小时候每次考试几乎都是班上倒数第一,后来都成了科学巨人。这种现象,心理学可有研究,请拨冗回信。”


    这是“大器晚成”,它启示人们:对幼年智力平庸,甚至顽劣者,决不能放弃教育。


    心理学研究认为,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归纳起来,有如下四个方面:


    第一种情况是,因为所专攻的学术领域具有某种长期性,不能一践而就,非有长期的努力不可。比如,达尔文50多岁才开始有研究成果,写出名著《物种起源》,成为进化论的奠基著作。其实,这部书的计划,在他25岁时已具雏形,所以是经过几十年研究、思考的结果。正像他自己所说:“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,都是通过长期考虑,忍耐和勤奋得来的。”又如,哥白尼《 天体运行说》 ,这部世界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的著作,他33岁开始撰写,直到他77岁时才最后定稿。


    第二种情况是早期不努力,后期倍加勤奋而出了成果。比如,当代英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,他早年丧父、无人管教,不仅不好好学习,而且还常常惹是生非。长大以后,有一次他向一位女工求婚,不料这位女工不仅断然拒绝.而且还挖苦地说:“我宁愿跳到泰晤士河里淹死,也不嫁给你。”这当头一棒,使他猛然醒悟,感到自己再不学好,不能为人。从此,他刻苦读书,刻苦研究,终于成为神经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,并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奖金。


    第三种情况是,早年智力确实不好,但由于“笨鸟先飞”' , 孜孜不倦,以勤补拙,终于在后期成了“大器”。上述的阎若璩就属于这种情况,他少小愚钝,记忆力差,6岁入学,读书千遍还背不了,到了15岁,总算读了些书,但仍不解其义。然而,他明知自己比别人笨,就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,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。


    第四种情况,则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恶劣的生活条件,虽有才能而得不到及早学习的条件和专攻的机会。比如,我国明代著名学者李贽,40多岁以前,为了谋生,到处飘泊,直到57岁才写成名著《焚书》。他的另一部哲学著作《藏书》, 则是67岁时才写成的。


    上述不论属于哪种情况,都说明只要主观努力,智力终会像菊花一般,到了秋天才显示出绚丽多彩的风姿。

返回顶部
优选品牌 中宏网品牌档案